作者:Terri Wu,來自大紀元 (強調我們的),
距離畢業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國的許多大學生仍在忙著找工作。

在 6 月中旬,一家求職者培訓公司舉辦的免費直播網絡研討會上,800 名參與者(主要是 2023 年和 2022 年失業的畢業生)中的許多人發表了熱切的評論,要求索取免費簡歷模板。
“我的許多學員告訴我,他們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一直責備他們沒有努力找到工作”主持人告訴與會者。
“我可以告訴他們 [parents]: 今年找工作很困難。 這是市場; 不是你,”主持人補充道。 “將我的網絡研討會轉發給你的父母將幫助你減輕焦慮。”
從評論部分的表情符號和評論中可以看出,焦慮無疑是在中國流行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序上舉行的網絡研討會的與會者中普遍存在的情緒。 宏觀數字也指向類似的情況。
中國官方公佈的 5 月和 4 月青年失業率分別為 20.8% 和 20.4%,約為總體失業率 5.2% 的四倍。 這也大約是大流行措施生效之前年輕人失業率的兩倍。
這個比率意味著 在城市地區尋找工作的 16 至 24 歲人群中,五分之一的人沒有工作。 該百分比不包括那些不找工作的人: 中國一億人口的三分之二 年輕的城市人口。
這場日益嚴重的危機促使中國當局於四月宣布 一系列政策激勵 2023年底前實施,包括擴大國有企業子公司規模、鼓勵金融機構增加招聘和發放商業貸款、提供更多職業培訓、創造不少於100萬個實習崗位。
不過,根據 5 月份的估計,預計未來幾個月青年失業率將會上升。 高盛。
6 月 18 日,該投行還將中國 2023 年國內生產總值 (GDP) 增長預測從 6% 下調至 5.4%,理由是房地產行業、債務問題和中美緊張局勢等宏觀經濟問題——中國的刺激措施不太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央行開始 降低利率 六月中旬,繼 存款利率下調 由各大銀行。 高盛下調評級之前,包括瑞銀、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在內的許多主要銀行也做出了類似的評估,降低了該國的 GDP 增長前景。

早在大流行之前
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的中國經濟專家克里斯托弗·鮑爾丁表示,如今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是多年來在重債經濟支持下實現雄心勃勃的紙面增長的一個徵兆。
他說,這個問題在大流行之前就已經存在,並且已經醞釀了 15 年。
“我不認為大流行對此的貢獻為零。 但我認為這並不是大多數”,鮑爾丁告訴大紀元時報。 “大流行可能會讓情況變得更糟,但無論有沒有大流行,這些問題都會存在。”
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當局推出了4萬億元人民幣(當時為5860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計劃,相當於 2008 年的 12.5%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GDP。 相比之下,美國2008年至2010年的刺激計劃為9390億美元,約佔2008年GDP的6%。 中國央行也大幅放鬆貨幣政策,利率降幅超過2% 2008年12月為5.31%。
鮑爾丁表示,2008年之後,中國走上了一條人為推高增長率的道路,不顧需求不斷發展基礎設施。 與此同時,中國當局、企業和家庭負債累累。
中國的核心債務——非金融部門信貸——接近 GDP的三倍根據國際清算銀行(被稱為中央銀行的中央銀行)的數據,相比之下,美國的比率為 2.5,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平均比率為 2.2。
6月1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新規“為企業主體恢復信用”。
“這基本上是建議銀行幫助企業修復信用,忽略企業拖欠的付款等等,”鮑爾丁說。 “作為監管者,他們向金融機構提出此類建議,這一事實說明了與債務相關的問題的嚴重性。”
“如果你是一家負債累累的公司,承擔更多債務或承擔額外勞動力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他補充道,他指的是中國共產黨刺激招聘的政策。
中國家庭債務佔GDP比率 穩步上升 從 2008 年 12 月的 17.9% 上升到 2023 年 3 月的 63.3%,而美國為 65.7%。 更能說明問題的是,中國家庭債務佔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達到 130% 到2020年底,將超過美國 100 同年的百分比。
在鮑爾丁看來,中國的供給驅動型增長遇到了瓶頸,理論上可以通過刺激需求來解決。 然而,他認為推動需求是不現實的,因為中共無法做到所要求的,即賦予消費者權力並給予個人選擇的自由。
“我認為中國有很多可能性或很多希望,但這絕對需要廢除中國不會廢除的政策,”他說道,並引用了對跨省移民的限制以及最新的情況。 農村管理限制 關於耕地的利用。
中國經濟分析師安東尼奧·格雷斯福(Antonio Graceffo)表示,該政權通常通過投資基礎設施來應對經濟困境。 但這次這種方法可能不再奏效。
“所有合理的基礎設施都已經在中國建成了; 我們正處在一個所有主要港口、城市、一切都相連的時刻。 因此,當他們現在建造更多基礎設施時,這實際上只是在創造工作,”他告訴大紀元。
“你只是創造就業機會,用公共收入來支付它,並不一定會產生任何顯著的 GDP 優勢。”
他說,中國不再有京滬高鐵等基礎設施項目來再次拉動GDP增長。 “我認為中國已經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最大增長,”該出版物的撰稿人格雷斯福補充道。

超越官方數字
中國官方的青年失業率可能無法反映全部情況。
16歲至24歲的求職者包括到城市就業的農村初高中畢業生和城市本科生。
中國富裕的南方沿海大城市廣州一所私立大學的教授認為,實際比例遠高於官方的 20%,高達 80%。她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她的名字是“大學”。 、專業領域匿名,避免被中共追踪。
今年她所在系的 350 名畢業生中,只有兩人找到了工作。 6月28日畢業,學生必須提供就業信息才能獲得畢業證書。
官方的就業證明是“三方協議”,但學校也接受任何形式的勞動合同。 這 ”三方協議”由學生、雇主和學校簽署,以滿足當地政府人力資源機構的要求。
“如果學生不提供就業文件,則不會獲得文憑。 規則被理解但沒有被寫下來該教授告訴大紀元,並補充說,如果學生向學校或市教育部門質疑這一規定,學校就會以實習學分不足為由扣留畢業證書。
這位教授表示,因此,學生們通過各種方式找到工作。 他舉了一個朋友的例子,他的兒子畢業後已經三年沒有工作,但紙面上是“就業”的。
在中國,公立大學的學術水平高於私立大學,學費也較低。 他們是國有企業常見的校園招聘來源,在提高畢業生就業率方面有很多創新的方法。
這位曾在一所公立大學任教的教授表示,公共機構採用一種被稱為“搭便車”的做法來規避規則。 例如, 如果一家國有企業為一所大學規定了兩名新員工的配額,該大學將向該國有企業提供一份另外 12 名學生的名單,以簽署欺詐性的三向協議。 這樣一來,大學的“教育質量”報告看起來更好,紙面上的失業率也更低。
由於三方協議不是真正的勞動合同,簽署這種“搭便車”的文件並不會帶來實際的就業。
去年,這位教授開始從她的學生那裡聽到就業困難的問題,今年這個問題變得更加突出。 在廣州,大部分學生在外資企業或中資私營企業就業; 很少有人去國有企業,因為學生的家庭關係對於就業安置至關重要。 然而,由於以下原因,外資和私營企業的就業機會大幅減少: 外資撤離中國 以及當局對私營部門的打壓。
閱讀更多 這裡…